肾静脉血栓形成

肾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肾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内血栓形成,导致肾静脉全部或部分阻塞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肾血管性疾病。

病因

肾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肾病综合征时,蛋白质代谢紊乱诱发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血小板功能异常;高脂血症和有效血容量不足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高凝状态。

2.服用避孕药诱发高凝状态。

3.脱水导致肾血流量减少。

4.肾静脉受压导致的血流淤滞。

5.外伤、肿瘤导致的肾静脉血管壁受损。

6.应用环孢素治疗移植肾易导致高凝状态。

临床表现

急性肾静脉大血栓常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①腰肋或腹部疼痛,有时剧烈,可伴恶心、呕吐及脊肋角叩痛;②肾小球功能异常,偶尔引起少尿型急性肾损伤;③病侧肾增大;④常见镜下或肉眼血尿,可出现蛋白尿或原有蛋白尿加重;⑤急性肾静脉血栓可出现发热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慢性肾静脉血栓有时可引起肾小管功能紊乱。

检查

1.X线血管造影检查

经皮股静脉穿刺选择性肾静脉造影,临床应用最广,发现血管腔充盈缺损或静脉分支不显影即可确诊肾静脉血栓形成。

2.B超检查

可观察肾静脉血流变化及肾脏体积变化,提示肾静脉血栓形成,此检查诊断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差。

3.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

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做增强CT血管造影,或用钆造影剂做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肾静脉血栓,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检查时应注意造影剂的肾毒性作用,必要时进行水化处理。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腰肋或腹部疼痛、脊肋角叩痛)及相关检查结果(如肾静脉造影见血管腔充盈缺损或静脉分支不显影、B超检查见肾脏增大等)可做出诊断。

治疗

1.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重症患者常形成高凝状态,可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待病情稳定后改口服抗凝药治疗,如华法林。

(2)抗血小板治疗:常用阿司匹林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3)溶栓治疗:血栓形成后应用纤维蛋白溶解药越早越好,6h内溶栓效果最佳。但肾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判断血栓形成时间。有学者建议,肾静脉造影一旦证实肾静脉血栓形成,即试用1个疗程至数疗程的尿激酶治疗。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导管介入局部药物溶栓及机械切除血栓治疗,主要用于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伴肾功能迅速减退者,若应用及时,可迅速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血栓切除前后应辅以抗凝治疗,谨防血栓再形成。若机械切除不彻底尚有血栓残留,可在切除术后继续保留导管实施局部药物溶栓以清除残留血栓;若机械切除血栓后出现肾静脉狭窄,也可利用介入技术再实施球囊扩张静脉成形术,放置支架。